第六次党代会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正文

【基层优秀党建案例】“433”政产学研用党建模式——动物科学学院党委党建品牌案例

学院党委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 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服务产业需求为育人目标,坚持“全程化、全方位、全 员化、协同化”的育人理念紧跟畜牧业发展前沿趋势。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学习、 加强院地合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等方式,与地方农牧企业开展“产业帮扶”,形成“服务三晋、辐射全国”的“产学研”社会服务团队, 在充分了解当地乡村乡情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产业项目,打造符合乡村振兴示范村望岩村建设的最佳方案。逐步探索出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党建强团队,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新道路,提升了动物科学学院党建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一、品牌名称及理念

品牌名称:“433”政产学研用党建模式

品牌理念:对标一流抓党建、政产学研用促发展,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真正把基层建设成提质增效的堡垒、履行责任的基地。“四化法”提升学院党建工作质量,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作用,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三联合”“三融合”实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目标导向,"四化法"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1.党建设计一体化。坚持顶层设计、落实到位,使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学院党委制定完善了《动物科学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动物科学学院2021年中心组和干部理论学习计划》,10个所属党支部,坚持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査、同考核,做到了统一部署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党支部始终把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同主题党日制度结合起来,各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的“4+X”主题党日活动(“4”为固定议程即“交纳当月党费、重温入党誓词、 集体诵读党章、组织集中学习”;“X”为党委安排或支部自主创新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把学习教育抓在日常、 严在经常。每月主题党日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缴纳党费、诵读党章、集中学习等 形式引导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2.先锋引领标杆化。培育和创建一批干得好、叫得响、树得起、立得住、 推得开的党建标杆,加快推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升级,重点打造“双带头人” 样板支部和选树优秀共产党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院办校”改革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对标一流,带头执行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开展交流研讨, 带头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推动 “院办校”改革发展中,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李步高院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被推荐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选优配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了任有蛇等一批党性强、业务精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3.理论学习有形化。着眼于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形化,积极探索和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平台,切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载体,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学习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是推动领导干部集体学习的有力抓手。在实际工作中,学院党委着重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以“三会一课” 为载体,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三会一课”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的有效平台。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 学院党委注重发挥这一平台作用,扎实推进各党支部的学习。三是以专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抓好面向广大师生党员的学习普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学习感悟与成长体会,以故事讲述、感悟分享等方式进行展示。同时推出诵读红色经典特别节目,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诵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等赴解放太原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线上平台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将学院“四史”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4.党建工作信息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抓手。院党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政治功能, 进一步明确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根本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学院党委注重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载体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学习的组织规范性和吸引力。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和“山西好干部在线”等线上平台,用好信息化载体, 开创新时代党建新局面。依托党员微信群交流群、支部工作群等,及时转发党中央和省委及校党委的有关精神,同时将每月理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上传到指定邮箱,方便党员学习。通过电子屏和展板宣传新思想,营造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结果导向,“三联合"助推中心工作争先

1.加强院地联合共建。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共建。 与和顺县联合开展“太行云牛”的品种审定工作,完善了牛群谱系档案5000余份。 在寄岚县、蒲县分别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依托“晋岚绒山羊”特色品种,岢岚县政府投资600余万元,在当地新建标准化实验室,由学院负责运营,用于晋岚“绒山羊”品种的选育,并增设了学院“遗传育种”校外实验基地。与蒲县政府重点围绕牛产业、猪产业,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帮助当地政府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围绕猪、牛、羊、鸡、兔、蜜蜂等10个产业,形成“服务三晋、辐射全国”的“产学研”社会服务团队。另 一方面积极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学院党委与望岩村党支部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的进 一步深化合作,紧紧抓住学校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合作机遇,在 党建、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共建,丰富了党员组织生活, 增强了组织活力,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2.推动党建联合乡村振兴。学院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去,着力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项目组成员均为中共正式党员,为实施乡村振兴项目顺利的开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组建了两支重点团队和四支专项工作实践团队,成立“专家大院”+“青年小院”的重点团队,开展了“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农情、村情、民情观察”“专家与辣椒种植户、肉羊养殖户精准帮扶面对面”“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山西农业大学招生宣讲”等主题活动。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示范村望岩村建设项目,积极与当地做好工作对接和沟通工作,在充分了解当地乡村乡情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产业项目,打造符合乡村振兴示范村望岩村建设的最佳方案。

3.坚持党建联合思政教育。学院党委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服务产业需求为育人目标,坚持“全程化、全方位、全员化、协同化”的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积极打造了院企励志班、共建实验室、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技能比赛、“双创”能力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等六大育人品牌。

(三)坚持问题导向,"三融合”推进校院合署改革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员融合。推动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来全面评价教师的业绩,以“分类评价、核心导向、激发活力”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教师为主体,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养成之路。积极整合优势教学力量,将畜牧所符合研究生导师的科研人员纳入研究生导师行列,充实了教师队伍,实现了教研结合。利用两个校区资源提供各类条件,支持青年教师海内外访留学, 参与产学研社会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行新入职教师全员助教制,由老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尽快走上教学科研前台。全面推行教师教学激励计划,龙城校区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可以转为教师,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及岗位考核、等级晋升等方面,强调教育教学业绩、科研与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成果指标,强调高水平科研成果、高层次科研项目、高等级科研奖励的评价权重。

2.深化科研机制改革,促进科研融合。学院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整合资源,在科研体制机制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一是及时协调院所各方面的人力、智力、物力资源,进行协调布局,聚焦科学研究和搭建平台,进行有特色和重点的布局,结合当前科技创新形式,把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个人科研提高到有组织的科研、有计划的科研和有规划的科研。二是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多部门协作,推出有力政策。改变原先的唯科研论文及其数量的单一评价方式,推出前沿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推广等三大类,进行分类指导,注重质量。三是组建多种学科建设平台,结合学院学科以及科研特色、优势专业,进行重点学科、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交叉平台建设,制定分类考核标 准。四是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好了项目的立项前论证服务,项目执行中的过程管理,项目结束后的验收及后续归档等工作。制定了分类项目资金使用制度和规范、科研副产品收入管理试行制度等,为科研项目的顺畅、便捷和安全执行提供保障。

3.依托社会服务平台,促进成果应用融合。社会服务是高校基本职能之学院始终坚持将服务“三农”作为己任,整合院所资源,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 对口支援、扶贫和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强应县望岩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整合两个校区人员,选拔“精兵强将”,解决现有乡村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建成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二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两校区教职工强强联合组团在贫困县开展“三区”服务,发挥科技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受到了地方政府与养殖场的认可,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方案制订中,使学院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目标更加明确,两校区教职工积极开展合作,组建联合攻关团队, 着力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

三、初步成效

通过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学院的党员和教职工师生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党建品牌不仅是党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学院办学特色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结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宣传党建品牌创建,积极营造创建氛围,让品牌创建过程深入人心。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打造了院企励志班、共建实验室、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技能比赛、“双 创”能力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等六大育人品牌。全院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和社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