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署改革一周年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正文

【合署改革亲历者】(3)韩渊怀在合署改革一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合署一年来,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我将从杂粮分子育种团队的角度谈谈合署改革的成效,以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一、管理部门高效运作

团队负责学校表型平台建设,需要拆除挂藏楼前面的一些旧温室和仓库,农学院荆立群书记不厌其烦地做老师们的工作,到巨鑫、东阳基地考察、沟通并协调,合理解决了老师们的温室需求。问题的有效解决让我们享受到合署后资源共享的红利。

团队最近在国际一流期刊《Nature Plants》发表了谷子功能基因组的论文。宣传统战部郭志利部长及时安排与团队沟通,在部门人员的推动下,论文成果先后被《中国科技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学习强国》等重要新闻媒体报道,也被多家微信公众号转载,王兴春教授应邀在百博智慧大讲堂作了学术报告,听众达1万多人。正是宣传统战部上上下下通力协作,才让我们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及时广泛的宣传。目前宣传效果显现,我们团队正在收到来自国内外多个层次的合作意向。

二、科研平台积极融合

在副校(院)长王娟玲组织的省部共建有机旱作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中,龙城、太谷两校区的一班人马更是鼎力协作,多次在一起讨论实验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反复斟酌申报材料,有的时候甚至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高志强教授认真介绍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经验,焦晓燕研究员、张建诚研究员考察兄弟院校申报经验并不厌其烦地修改本子。大家在一起探讨交流,让我看到了资深专家的融洽氛围,也看到了王兴春、郑军等年轻人的协作精神。合署了,我们就是一支队伍,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队伍。

团队负责学校表型平台的建设,在平台项目申报过程中体会到科研管理部杨万仓部长与财务资产部张志力部长的协调与合力。财务资产部张志力部长面对平台经费方面的咨询,随问随答,及时沟通。同时,副校(院)长王娟玲和有机旱作研究院院长刘恩科也积极主动支持平台建设。后勤保卫部部长武月明及相关人员多次考察、讨论平台布局与具体基建计划。这让我们体会到合署改革后大家都是一家人的热情,以及每个人都实实在在、齐心协力做事的精神。

三、学科方面有机融合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团队主动为原农科院导师介绍调剂硕士研究生。由于研究生第一学年在太谷校区学习,因此,团队及早与这些导师联系,根据学生科研性质,协商以多导师形式共同指导研究生。我们还及时把这些研究生加入到团队新生微信群中,针对研究生普遍存在的读写问题,从7月份开始启动新生进校读写训练,要求每周读一篇中文文献,两周读一篇英文文献,并对每篇文章总结、改写。这些工作减轻了部分原农科院导师首次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心理负担,而新生也体会到龙城、太谷校区是一家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同时,姚建民研究员、杨成元研究员也在帮忙试验团队培育的谷子品系。团队与龙城校区多个团队或小组已经展开协作。团队组织的科研创新沙龙也在不断地吸收原农科院系统的科研人员,并在国家基金申报方面给与青年科研人员指导。

虽然合署改革仅仅1年,但团队已经感受到合署的诸多益处,以及融合将会给团队发展带来的巨大潜力。合署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会紧抓机遇,与大家砥砺前行,创造新农大的美好未来。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